<source id="8ti10"></source>
  • <video id="8ti10"></video>
  • <source id="8ti10"></source>

        <u id="8ti10"><video id="8ti10"></video></u>
      1. 申請試用
        登錄
        研究案例
        研究案例
        首頁 > 智能產業研究院 > 研究案例
        商湯科技助力徐匯區教育學院榮獲IDC 2022年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
        2022-12-28

        2022年2月,全球知名研究機構IDC(國際數據公司)發布了“2022年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獲獎名單,該獎項旨在表彰14個子類別中表現卓越的組織機構及其優秀的智慧城市項目,吸引世界關注亞太城市的快速轉型和高科技布局的研究案例。與往屆SCAPA評獎活動不同,創立8年來,中國區首次獨立開展智慧城市項目評選,此次獲獎項目也將由IDC中國統一提交至亞太區,有機會角逐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商湯科技助力徐匯區教育學院的《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局AI課程學習平臺》項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徐匯模式”,實現了人工智能教育進校園從0到1的飛躍,為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帶來了可復制的創新價值。

        301.jpg

        圖:徐匯區教育學院榮獲2022年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

         

        當前,AI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為國家競爭之戰略焦點。國與國間的科技競爭以人才競爭為核心,而科技人才培養將直接決定國家競爭力水平。

         

        上海是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徐匯區是上海市人工智能發展的策源地之一。作為區教育主管單位,徐匯區教育局充分意識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并認為全面構建中小學AI認知體系,提升和帶動師生人工智能核心素養,是現階段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徐匯區教育局牽頭啟動了人工智能教育進校園項目,并委托徐匯區教育學院負責項目統籌規劃和落地實施,旨在逐步將徐匯區打造為人工智能基礎教育示范區。

         

        AI教育進校園“冷啟動”遭遇三大難題

        徐匯區教育學院在推動項目落地過程中發現,在當前中小學教育體系下,要引入人工智能教育主要面臨三大難題:

         

        一為課時難題。學校目前沒有專設人工智能課時,如果為人工智能另設課時,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和教師額外備課任務。

         

        二為師資難題。人工智能是一門新興學科,課程專業性較強,大部分教師對于人工智能的知識儲備相對不足,備課難度大,這也為人工智能課程走進課堂帶來了一定挑戰。

         

        三為資源難題。人工智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突出的實踐性,必須把講授和實踐結合起來。因此,除書本材料外,人工智能教育開展還依賴軟硬件資源支撐。目前學校普遍缺乏相應資源,為進一步落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挑戰。

         

        在具體實踐中,面對課時”難題,以不增加課時和教師負擔為宗旨,徐匯區教育局將人工智能課程融入到已有課程體系中。為了破解師資、資源”兩大難題,2019年4月,徐匯區教育局、徐匯區教育學院與商湯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啟動“徐匯區人工智能課程學習平臺”建設方案,該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小初高不同學段教學目標、教學方案的制定,以及人工智能讀本編寫、課程內容設計、教研活動開展、師資培訓等重點工作的推進和落實。

         

        共創AI教育新模式

        基于“1+1+1+1”的建設架構,徐匯區教育局、徐匯區教育學院與商湯科技齊力將人工智能教育引入課堂。所謂“1+1+1+1”,即“1”座區域級超算中心;“1”個AI教育服務平臺;“1”套覆蓋全學段、階梯化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體系;“1”系列配套服務措施。

         

        302.png

        圖:“1+1+1+1”的AI教育創新方案

         

        “1”座區域級超算中心。商湯科技以區域為單位統籌構建徐匯區AI教育的“超級大腦”,通過硬件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為徐匯區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支持。

         

        “1”個AI教育服務平臺。在硬件基礎設施之上,基于SenseCore 商湯AI大裝置的算法開放能力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服務平臺。該服務平臺包括教學實驗平臺、項目創作平臺、課程創作平臺,集“課程教學、項目科創、內容創作”于一體,夯實徐匯區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礎底座”。

         

        “1”套人工智能課程教學體系。在AI課程內容設計上,徐匯區教育學院和商湯科技針對小初中不同學段開展分層、進階式教學,并結合AI讀本、軟件實驗課程,以及機器人教具、AI Lab等實驗配套設施輔助,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提高并重的人工智能教學體系。

         

        303.png

        圖:徐匯區小初高基礎課程設置

         

        總體來講,徐匯區人工智能教學體系縱向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學齡階段,橫向兼顧“基礎、拓展、科創”三大教學層級,結合不同學段學習目標、讀本教材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軟件實驗課程設計,階梯化培養人工智能思維。

         

        “1”系列配套服務措施。為切實落實AI教育進課堂,方案建設同時配套教師培訓、企業研學活動、公開課支持、科創輔導、AI賽事等一系列教學服務措施,與平臺能力和課程內容形成有機整體。

         

        可復制的創新價值

        方案共分三期,目前完成兩期。其中,注冊使用人工智能課程學習平臺的學校超過80%以上,開課率達到90%以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此次商湯科技助力徐匯區教育局打造的“徐匯區人工智能課程學習平臺”建設方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徐匯模式”,實現了人工智能教育進校園從0到1的飛躍,并為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帶來了四大創新價值:

         

        基礎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并重。徐匯區將基礎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人工智能教育推廣的核心目標之一,在整體課程設置上除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通識教育外,還兼顧了特長生的培養。

         

        融合式”策略加速AI教育冷啟動過程。徐匯區采用“融合式”AI教育策略,加速并簡化了AI教育從0到1的實施過程。在不增加學生課時的大前提下,將人工智能課程整合到現有課時體系下,降低了人工智能教育推行難度和師生的接受度。

         

        多樣性選擇促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融合。徐匯區充分認知人工智能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特征,在課程資源和學習方式上為師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來滿足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需要。

         

        專職與兼職共組AI教育新力量。師資力量是推廣和深化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礎,徐匯區在鼓勵和培養師資人工智能素養方面,采用專職與兼職并存策略,將人工智能課程專職教師和企業科技人員兼職教師隊伍合二為一,通過教研討論和共創共治的方式,在交流分享中提升人工智能師資素養。

         


        <source id="8ti10"></source>
      2. <video id="8ti10"></video>
      3. <source id="8ti10"></source>

            <u id="8ti10"><video id="8ti10"></video></u>
          1. 动漫人物打扑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