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臨港英才”許亮:遇見商湯,開啟全新賽道
商湯科技聚集著很多優秀的人,其中一位叫許亮——智能汽車事業群智能車艙副總裁。
前不久,在一次“70進19”的精英遴選中,他脫穎而出,獲稱上海市“臨港英才”——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而設置的榮譽。在此之前,他也已將“商湯獎”收入囊中,這是公司內部的最高個人獎項。
加入商湯前,許亮曾就職于上汽通用汽車、華域汽車總部,也曾擔任傳統汽車Tier one供應商圣龍股份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深耕汽車行業多年。如今,作為智能車艙副總裁,他帶領團隊“沖鋒陷陣”,讓商湯的產品和技術成為業內標桿。
這位“大咖”為什么這么厲害?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么?
為了解開這些疑惑,我們邀請他回答了十個問題,希望讀者從他的敘述中,看到一個“多方位的他”,并從中得到一些思考和啟發。
許亮捧著“臨港英才”的獎杯
第一問:“臨港英才”這項榮譽的競爭有多激烈?
許亮:我把這項榮譽帶回來,證明了一件事:商湯在業內得到了認可。
我在評審現場看過70位候選人的名單,上面羅列了上海市臨港新區注冊公司的董事長或CEO、創業公司一把手、央企國企研發機構負責人等,這些候選人在各自的領域里都是“泰斗級別”的人物,我很吃驚。
只有19人會獲得表彰。為了褒獎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上海市臨港新區舉辦了“臨港英才”表彰活動,表彰對象分為三類:創新型領軍人才、經營管理或創業型領軍人才、技能型領軍人才。
就我們團隊負責的“AI+汽車”這件事來說,這對行業而言有很大的創新價值。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多年,很多業務仍然沒有足夠的全球競爭力。如今,我們正在努力走出去,這也是我們的目標和動力。
第二問:“臨港英才”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評選?
許亮:“臨港英才”這項榮譽主要面向上海市臨港新區內比較知名的公司,主要涉及四大行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航天航空。 獎項通過四個維度篩選候選人:個人能力、創新價值、崗位貢獻、市場效益。符合條件的候選人方能進入評選環節,并角逐榮譽。很榮幸,公司推薦我參選。
“臨港英才”表彰現場
第三問:之前在汽車集團工作,為什么選擇加入商湯科技?
許亮:十幾年前,我加入上汽通用汽車,當時上汽通用汽車擁有國內最好的整車廠,也是很多相關專業畢業生的第一就業選擇。 在那里,我們做了不少探索,但很多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外方手中。我們嘗試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創新研發,但與歐美公司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記得2010年的時候,我們組建了國內最早做毫米波雷達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團隊。當時國外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也能夠直接在市場銷售。我們只有不停地追趕。 如今,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其中存在著巨大的藍海市場,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抵達國內甚至是全球范圍內的行業領先位置。 遇見商湯,我找到了跨界的機會,也在這里開啟了全新的職業賽道。
許亮(中間)與同事們在商湯的上海辦公樓內合影
第四問:加入商湯后,你最大的收獲和遺憾是什么?
許亮:選擇全新的賽道,肯定存在風險。走出從前工作的舒適區,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幸運的是,商湯是一家充滿活力和鼓勵創新的人工智能公司,我把這里作為自己第二段職業生涯的起點。
加入商湯后,我最大的收獲是團隊交付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客戶和行業的認可,這離不開公司的支持和團隊成員們的努力,我們把事情初步做成了!
最大的遺憾是2019年失去的一個項目。當時我們接觸到一個德國全球高端品牌公司,便遠赴慕尼黑參加該品牌的全球項目競標。但這家大公司想要尋找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面對我們這樣一家年輕的人工智能公司,他們難免有所疑慮。那一次,我們沒有獲得競標。但此后,公司加速全球布局,我們陸續拿到了很多全球性項目。
如今,商湯已成為行業佼佼者,我們要站穩腳跟,努力成為領頭羊。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全球化,希望我們的團隊有機會到歐洲,到德國這樣的技術高地,在那里設立工程中心,為當地汽車企業提供商湯的產品和技術。
2019年,商湯智能車艙團隊遠赴德國慕尼黑爭取項目
第五問:智能車艙部門主要負責哪些業務內容?
許亮:商湯智能汽車事業群業務主要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車聯網業務,我們部門負責智能車艙,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視覺技術,通過汽車艙內攝像頭的感知,為汽車廠商提供不同算法解決方案。
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獲得了很多客戶的認可,部分產品和技術甚至做到了行業首發,比如某高端品牌的刷臉開門,某國內品牌的兒童識別、某自主品牌的美顏相機、某自主品牌以太網架構的域控制器等。2021年底舉辦的廣州車展上,我們首發了健康檢測視覺方案。
我們團隊的目標是用人工智能視覺技術賦能整個汽車行業,為車企提供SDK算法或提供SDK+硬件平臺架構控制器等解決方案。目前為止,我們做了很多從0到1的新突破,這樣的勁頭會保持下去。
商湯智能車艙團隊的業務內容范圍
第六問:在智能車艙方面,商湯的優勢是什么?
許亮:智能車艙涉及兩類技術,一類來源于傳統算法,比如汽車儀表、中控、空調等,這些功能的開發主要通過傳統軟件架構;另一類是全新視覺算法,利用深度學習在視覺算法的應用,以此為汽車企業提供服務。在深度學習方面,商湯具有先天優勢。
比如“駕駛員疲勞和分心檢測”這個功能,傳統車廠、整車廠或零部件廠可能不具備實現這種功能的算法技術,即便他們有產品推出,也很難達到前裝的量產精度要求。但商湯擁有這樣的技術,我們有足夠的競爭力。
智能車艙領域競爭很激烈,我們的對手包括國內和海外的AI企業。我們的智能車艙產品不局限于DMS,我們以DMS為突破口,建立了OMS(座艙感知系統)、刷臉開門、健康座艙、AR座艙(數字人)、智能相機、多模態交互等多種產品線,在賦能智能車艙方面屬于行業領先地位。
我們也非常重視汽車行業的質量標準,經過兩年多的深耕,我們建立了ASPICE L2 和功能安全 ASIL-B的質量認證,進程和成果領先友商一年以上。
我們的產品和技術的量產落地經驗也越來越多。我們定點了30多個項目(包括合資企業、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和傳統主流OEM),已經量產交付了十多個項目,大幅提升了工程化能力。此外,商湯也解決了很多量產項目的長尾問題:類似小眼睛誤報、抽煙、打電話誤報、各種光照/角度條件下的魯棒性增強。
第七問:智能車艙部門目前有哪些客戶?
許亮:我們的客戶涵蓋了大部分國內主流車廠。我們定點了30多個純軟件和軟件硬件一體化量產項目,目前已經量產了十多個,為40多個國內外主流車艙及零部件客戶提供服務,賦能1700多萬輛汽車。
業務發展方面,我們以“造車新勢力”為起點。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跨越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壁壘,直接定位智能汽車的差異化產品功能。此類公司對我們的技術更感興趣,他們會要求很多新技術的落地,我們拿到了很多這樣的訂單。
過去兩三年,在國內自主品牌、全球品牌以及合資品牌中的高端品牌方面,我們開拓出了“一片疆土”。關于智能車艙,我們也加速全球化布局,為國內車廠提供服務的同時,爭取為更多全球性汽車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技術。
第八問:你喜歡什么樣的管理方式?如何安排工作時間?
許亮:我非常注重“PDCA”閉環管理,即Plan、Do、Check、Action,通過為每個子部門建立戰略規劃,明確目標,布局資源,制定培養方案,提升團隊能力。在實踐中檢驗規劃的正確性,評估團隊績效和能力建設成果。
我的工作內容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偏思考性的,制定戰略和業務規劃,我需要定期復盤,看看接下來的重點發展機會、業務布局等。第二種是結合業務不斷學習,我們面對大量客戶,在交流技術方案的同時,要分析技術發展方向、行業趨勢、客戶核心需求等,努力贏得項目。最后一種,提升團隊的整體能力,讓員工和業務一起成長。我們想做到行業領先,需要不斷優化團隊架構、核心Leader和骨干能力、組織文化建設等,這是我過去兩三年的工作重點。
第九問:畢業后進入職場以來,有沒有改變過曾經堅信的某個觀點?
許亮:有。過去三十年,中國以市場換技術,通過合資的方式引進全球頂級汽車企業和零部件廠商,也迎來了汽車產業的黃金發展期。
彼時,中國汽車行業有一個認知:我們做新產品、技術路線分析,常以歐美領先技術為參考,我們永遠在追趕。比如R&D,我們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基礎研究的內容太少了,都是在汽車企業的歐美總部技術中心完成平臺技術開發。
最近十年,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中國“造車新勢力”百花齊放,AI創新技術迎來了千載難逢的落地時機。我們的很多創新技術首先應用于汽車,甚至比歐美公司還快。當前,中國的部分AI汽車軟件技術已經引領全球,歐美汽車企業甚至調整技術路線來跟進,這樣的轉變顛覆了我的認知,也正在改變中國汽車行業的認知。
第十問:能否分享一本你比較喜歡的書籍?
許亮:《上帝擲骰子嗎》。我很喜歡天體物理,這本書是關于量子論的故事。“不存在一個客觀的,絕對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們能夠觀測到的世界”。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細胞,其中是有一些共性的。
關于宇宙萬物邏輯規律的理解和思考,當身處人生不同階段的我們需要做出一些重大決策時,這些理解和思考會讓我們變得更豁然或者更勇敢一點,邁出對自己而言可能更重要的一步。
十個問題結束了,但許亮的答案未完待續。在商湯這條賽道上,他將鉚足勁前行,期待他帶領團隊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