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獨立產業,是能夠幫助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
“(在某一個人類定義的單項任務上,機器)超越了人類就過了一條紅線,而過了這條紅線就可以在工業上進行應用了。但是在真正應用的時候,又發現了很多問題,過了紅線還是不夠用的,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才是 AI 的核心”...“我們走的路就是靠原創走到今天,再往后走還是要看大家誰的腦袋更有原創,誰的文化更好,誰招的年輕人更有活力,其實就是這么個道理。”
這一章,正是關于“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產業化”這條漫漫長路上發生的故事。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位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對于 AI 長期發展與技術落地的理解,是對 AI 人才培養 的深刻思考與不懈投入,同時也是一位將 AI 技術產業化落地的企業家,在創業早期,不厭其煩、孜孜不倦地在各種場 合,以科學又直觀地方式,向人們展示 AI 科技的無限可能。


-
不管是中國人工智能接下來如何發展,還是年輕人如何創業或者做研究,我們要做的事情也就是這三件:
第一,要堅持,要花時間把基礎打好。
第二,要做創新。要做新的東西,不要老是跟在別人后面走。
第三,要把飄在上面的東西落地,要產業化。
——2017年 CCF青年精英大會演講《人工智能的明天,中國去哪?》
-
對于今天我演講的內容,這個“無疆”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AI和傳統產業沒有邊界,AI是要賦能百業。第二層含義是AI需要全球各國共同努力合作推進,AI的學術研究是沒有國界的。
我想跟大家講,實際上并不存在AI行業,唯一存在的是“AI+這個行業”,獨立的AI是不能成為一個行業的,AI一定要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才會得以發展,但與傳統產業結合,不是顛覆傳統產業,而是與傳統產業合作,賦能傳統產業,AI價值是幫助傳統產業提升生產效率。
我們希望真正推動國際上AI合作,真正做到“大愛(AI)無疆”,我們也相信太平洋足夠大,能夠容納中美兩國的AI。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演講 《大愛(AI)無疆》
-
我一直都說,考清華比上MIT難。去MIT就像參加奧運會,只要一門特別突出就行。但是去清華或中國其他大學是檢測你百米賽跑的能力。所有學生接受的考試都一樣,而且就一場統一考試。所以說,中國高考制度其實是一考定結果的。但MIT考試則更強調學生某方面的專長和學生的多樣化。
所以,從競爭角度來說,中國的競爭體系有個大問題。所有的學生都大同小異。他們全都數學好、物理好、編程好。但是在MIT、哈佛大學,學生們更加多樣,在運動、音樂、藝術、學術 等方面各有所長,所以最終大家可以互相合作。他們不會一直相互競爭。這些學生的績點里總有科目墊底,因為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現在再來談談合作。我們強調學術,很少運動。所以在午餐時,我們談到了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美國高中比較注重運動,而且重點不僅放在運動本身,還有團隊合作能力。成立團隊就是為了合作。但是,中國沒有這種訓練。所以為什么中國足球不行呢?我覺得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種合作訓練。所以缺乏合作在日常生活中也影響了我們。因此我們應該更注重合作。AI也需要合作,需要與傳統產業合作,需要不同產業、公司、國家間合作。總之,合作是關鍵。
——2018 MIT中國峰會圓桌對話
-
第一,我希望人工智能這門課應該是一個選修課,而不應該是一個必修課,因為每個學生他有不同的特點和興趣,絕對不能說什么東西一熱,所有人都學這個。這些應用性的課程方向,一定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度選擇。
第二,通過開這門課,我希望教給學生不僅是人工智能的知識,而是教給他們一個理念,做事情是要去做原創,做有創意的東西,別人做了什么東西他就不去做了,他做一個更新的東西。而我們往往大家是他做了這個東西,就會一擁而上去做。
——2018年商湯科技《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教材發布會演講《人工智能的花樣年華》